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十堰市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奖励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6:03:18  浏览:854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十堰市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奖励暂行办法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 堰 市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室 文 件

十政办发[2001]20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十堰市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驻市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十堰市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奖励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十堰市省定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

二○○一年二月十四日

十堰市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北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推动新型墙
体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十堰市城区内符合国家基本建设规定,立项审批手续完备,并经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施工的建设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建设单位向市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墙革办)出示完备的批
准文件,交付文件的复印件,并交纳使用新型墙材专项费用,签订使用新型墙材协议。
  第四条:凡使用新型墙材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或地方产品质量标准
的或省定点新型墙材企业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建筑工程质量要求。
  第五条:凡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达到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比例要求的,按《湖
北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用费返退办法》返退收取的墙体材料专项用费。
  第六条:建设项目竣工以后,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应凭竣工验收报告、工程质量评
定证明、新型墙体材料验收单等文件向市墙革办办理推广应用新型墙材认定手续,凡使用新
型墙体材料达到使用比例要求的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达到100%、砖混结构达到80% )按下列
标准领取奖励金(按建筑面积计算):
  (一)设计单位每平方米0.4元。
  (二)施工单位每平方米0.3元。
  (三)建设单位每平方米0.3元。
  (四)其他在墙革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每平方米奖励0.2元。
  第七条:建设工程中凡没有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必须向市墙革办足额交纳墙革“专项
用费”,建设项目不得参加优质工程评选。建筑工程中已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但没有达到使
用比例要求的,其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不得领取奖励金。凡在框架结构填充墙、砖混结
构的非承重墙以及各类围墙中使用粘土实心砖的,按湖北省人民政府第137号规定处罚。
  第八条:省定点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及产品,由市墙革办每个年度定期发布。
  第九条:本办法由十堰市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对外合作协议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行政公署


关于印发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对外合作协议管理办法的通知

哈行署发〔2009〕136 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中央、自治区、兵团驻地各有关单位:
《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对外合作协议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第七次行署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对外合作协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对外合作协议签订和履行的管理工作,确保地区行署对外签订的各类协议合法有效,防止协议履行过程中违约和失误的发生,根据《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工作规则》和《哈密地区行政公署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须由地区行署或由行署委托签订涉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事项的合作协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地区行署对外签订的各类协议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国家、自治区和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符合自治区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地区行署对外合作事项须签协议的由以下途径提出:
(一)行署专员、副专员、秘书长书面批示、建议提出;
(二)根据各类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后建议提出;
(三)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部门(单位)书面建议提出。
第五条 对外合作事项议题确定后须明确具体承办部门,由具体承办部门对该合作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考察或分析论证,并提出书面意见。
第六条 对外合作事项涉及相关县(市)人民政府和地区有关部门(单位)的,具体承办部门须书面征求县(市)人民政府和地区部门(单位)的意见。相关县(市)人民政府和地区有关部门(单位)收到具体承办部门征求意见函后,须在要求的时间内书面回复。
第七条 对涉及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及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合作事项,具体承办部门须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合作协议草案的论证。
第八条 对合作协议草案进行合法性审查,具体承办部门须向行署法制工作机构提供如下材料:
(一)合作事项基本情况;
(二)合作协议草案文本;
(三)与合作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四)进行合法性审查需要的其他资料。
行署法制工作机构对合作协议草案进行审查后,须向地区行署提交合法性书面审查报告。
第九条 对外合作意向书由行署专员、副专员、秘书长签订或授权签订。
对涉及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及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合作事项须经地区行署集体讨论。作出同意决定的,由专员或专员授权分管副专员签订。
地区行署委托部门签订对外合作协议的,应办理书面委托手续。
第十条 地区行署办公室对签订的合作协议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协议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有关县(市)人民政府或地区部门(单位)的责任。合作协议文本由地区行署法制办和具体承办部门保存。
第十一条 协议内容涉及的有关县(市)人民政府或地区部门(单位)须依照协议内容,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地区行署签订的对外合作协议得到全面、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
第十二条 县(市)人民政府或地区部门(单位)在履行协议的过程中,发现因协议双方合作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协议目标全部或部分不能实现的,须向地区行署提出停止履行、暂缓履行或修订协议的建议。
第十三条 地区行署督查室根据协议内容,负责督查协议落实工作,确保协议的正确履行,并及时向地区行署报告督查情况。
第十四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所属部门(单位)对外签订的合作协议须在协议签订后十日内报地区行署备案,同时将协议履行情况报地区行署督查室。 
第十五条 地区行署办公室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对外合作协议档案。
协议档案内容包括合作事项考察报告或分析论证意见、研究合作事项会议纪要、对外合作事项协议文本、协议履行工作总结等有关材料。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所属部门(单位)须按要求做好对外签订的合作协议的立卷建档工作。
第十六条 协议履行部门违反本规定,导致地区行署对外合作协议不能全面、及时、正确实施的,追究该主要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地区行署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人民检察院单独就诉讼费负担裁定提出抗诉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人民检察院单独就诉讼费负担裁定提出抗诉问题的批复

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人民检察院单独就诉讼费负担裁定提出抗诉问题的批复》已于1998年7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0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9月5日起施行。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豫高法〔1998〕131号《关于人民检察院单独就诉讼费负担的裁定进行抗诉能否受理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同意你院意见,即: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就诉讼费负担的裁定提出抗诉,没有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