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14:07:56  浏览:81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教委电教办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持召开的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了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教材建设和“注册视听生”、“专升本”教育试点及法规建设等工作,对广播电视大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现将《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使其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教委电教办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1996年4月2日-6日在安徽屯溪中央电大培训中心召开了199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现将会议情况纪要如下:

(一)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更好地贯彻国家教委批转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教电〔1995〕3号)(以下简称《意见》)。
国家教委电教办主任、中央电大第一副校长宋成栋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作题为《深化改革,共商大计,为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总目标而奋斗》的主题报告和题为《共商大计,共建系统,共享资源,共造辉煌,为建设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而共同奋斗》的总结报告。
全国44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校长和教务处长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成教司派代表出席会议并讲话。
电教办和中央电大有关负责人分别就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加强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建设工作的意见》、《广播电视教育条例》(草案)和《广播电视大学规程》(草案)等文件,
以及“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试点工作作了说明。
各地电大都很重视这次会议,作了认真的准备。有近30个省市电大提交了近40份经验交流材料。北京、福建、江苏、黑龙江、上海、沈阳、湖南和安徽电大的代表围绕会议的中心议题,分别就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注册视听生”试点、电大系统建设、燎原学校和电视中专教育、
继续教育与远距离教育研究、多种媒体教学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问题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辽宁、江西电大的代表在闭幕式上分别结合本省情况谈了参加会议的收获和体会。
全体代表对主报告和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形势下召开的,是在全国电大贯彻《意见》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意见》的颁布给各地电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电大开放办学的路子,是“电大发
展的重要里程碑”。但面对挑战和机遇,各地反映,急需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如何贯彻《意见》,共商全国电大发展大计。
代表们认为这次会议内容充实,有许多新意,会风朴实、安排紧凑、讲究实效,会议具有“广泛参与、共商大计”、“共鸣共识、齐心协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成果多、效率高”等特点。八个典型经验介绍,中心突出,主题明确,各有特色,给代表们很大启发。经过全体
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对电大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新的基础上达成了新的共识,收到了“认清形势、找准位置,认定目标、明确任务,转变观念、拓宽视野,落实措施、团结合作”的预期效果。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

(二)
会议认真研究了全国电大贯彻《意见》的若干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电大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电大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广播电视大学要着力抓好“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改革试点,重点搞好系统和教材两项基本建设,做好开放性与教学现代化这两个电大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命题,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
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
会议认为,实现《意见》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就要做好开放性与教学现代化这两个电大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命题。开放性与教学现代化,是总目标的两个显著特征。它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开放与现代化,也包括教育资源和方法(教学
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和管理组织、手段和方法等)的开放与现代化。在两大命题中,教学现代化是基础,开放性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教学现代化。会议认为,实现总目标,必须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按照《意见》的规定,要进一步明确基本稳定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适度
发展成人统考入学的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通过试点,积极发展免试入学的“注册视听生”教育,积极稳步地发展“专升本”和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电视中专和继续教育的方针,坚持面向地方、基层、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的方向,到本世纪末至下
世纪初完成《意见》确定的高等和中等学历教育毕业生分别达到每年30万人以上,在“九五”期间完成全国性继续教育项目受众超过1000万人次,以及继续实施中小学“百万校长培训计划”,积极参与燎原计划“百千万工程”等主要任务,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终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
条件,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会议认为,全国电大系统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实现电大发展总目标,实现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的两项基本建设。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电大远距离教育系统,提高电大多种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和编制水平,这既是电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内容和电大实现现代开放教育在教育组织和
教学物质上的保证,也是电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会议认为,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形成全国电大一盘棋的共识和合力。从系统内部建设来讲,一方面要加强中央电大对系统教学工作的统筹、指导、服务和评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电大的积极性,增强系统对地方的适应性,充分利用系统
资源,结合各地特点,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作用。从系统外部环境而言,电大教育要以其适应性、质量和效益、优势和特色,争取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和管理,加大政府对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宏观调控的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依靠社会办学。
会议认为,教材建设是教学现代化的关键。抓住了教材建设这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宏观调控的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依靠社会办学。
会议认为,教材建设是教学现代化的关键。抓住了教材建设这个关键,才能在稳定电大教学秩序,适应电大教学需要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现代化。教材建设的重点是适应开放教育和远距离教育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搞好教材的总体设
计,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提高教材的自学性、导学性,提高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编制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计算机多媒体,开展交互式通信手段和利用CERNET进行远距离系统教学和通信的研究。
会议认为,电大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相对集中力量,搞好当前的两项改革试点工作。要通过“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的试点,改革电大现行的办学、教学和管理模式,完善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以及相应的学生支持服务
系统,为广播电视大学实现发展总目标奠定基础。

(三)
1、会议研究了“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教育两项改革试点的工作部署。高等专科层次的“注册视听生”教育,到1998年,专业扩大到10个左右,试点省级电大扩大到30所以上,每年新注册规模在20万以上,争取到2000年扩大到全部省级电大,每年新注册规模在3
0万人以上。“专升本”教育,逐步由计划招生过渡到本科“注册视听生”,到2000年,专业扩大到5个以上,试点单位在20个以上,每年新注册规模在5万人以上。
会议认为,通过一个学期的“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各试点单位对开放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会议认为,国家教委4月4日委主任办公会议决定给电大“考试执行权”的协调结果,有利于解决试点中
的考点设置、考试时间安排问题,并使教考脱节、收费过高等得以缓解,有利于推动试点向预定的目标发展和试点的推广。会议认为“注册视听生”试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要正确认识试点是电大教育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是改革就不会一帆风顺。要树立信心,对生源流失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当前要做好学生和教师的鼓劲工作,研究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服务,降低流失率。
国家教委将考试执行权交给电大后,意味着电大的责任更重了。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在考试组织中严格要求,把好考试关。
要集中精力抓好试点,要正确认识试点的目的,着力在适应开放办学的教学、教材和管理方面深入探索,取得经验,供全国电大共享。
要加强对试点学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各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各项要求进行试点,确保质量。对出现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对不按要求试点、问题严重的,要取消其试点权。
按照会议确定的方针,正确处理电大“注册视听生”教育与普专班、成人大专班的关系。从长远看,“注册视听生”教育是发展方向,对普专班和成人大专班,也要按照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思路进行改革,实现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
“专升本”教育是电大新开辟的一个办学领域,它对电大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试点电大要充分重视,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招生录取和教学组织工作,配备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专、兼职辅导
教师,充实必要的办学条件,努力办出特色,及时总结经验,确保试点成功。
两项试点事关电大发展全局,试点单位责任重大,要认真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下一步的改革方案。试点是为了推广,尚未试点的单位,也同样面临着适应开放教育需要进行办学、教学和管理改革的任务,因而试点是全国电大共同的任务。
2、会议研究了电大系统建设问题。会议认为,电大要充分利用普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教育资源,与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电大不能办成普通高校,也不能办成一般意义上的成人高校。电大教育是一种与以面授为主的高等教育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形
式。因此,电大系统建设要坚持远距离和开放教育的特色。
系统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依托社会、面向社会,完善网络建设。到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电大,各地市原则上都建立电大分校,力争通过多种形式使县电大工作站逐步扩展到2000个以上,并通过燎原学校和电视中专等,努力为乡镇提供教学服务。各
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和支持各级电大的建设,把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地市电大分校和县电大工作站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加强系统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教学服务管理网络和信息反馈网络的建设,“九五”
期间,建成以中央电大为枢纽的全国电大系统信息网络。
中央电大要加强统筹规划,争取政府对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有力的宏观调控,要加强教学业务的指导,搞好对系统的服务,加强教学评估监督。省级电大是独立设置的地方高等学校,又是电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上接受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在教学业务上以
接受中央电大的指导为主。地方电大要积极参与系统建设,自觉维护系统利益、系统的质量和信誉,共享系统资源并充分利用系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会议认为,要建立评估制度,开展评估工作。1996年下半年,首先开展对各地执行国家教委规定的“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评估,从整体上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从1997年开始,进行教育评估试点。
3、会议研究了电大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问题,提出了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远距离开放教育的规律,逐步调整、完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借鉴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结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加快开放教学的课程建设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为学生提供周到服务的教学和管理体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地制宜进行教学基地、视听教学场所的建设;力争到本世纪末完成全国电大各种教学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并加入CERNET,实现电大系统资源共享;
加快考试改革步伐,加强试题库和试卷库的建设,实现计算机组卷和管理,为开放办学提供考试服务;开展教学评估。
会议认为,要有计划地进行教材建设。今后5年内,每年重点建设5~10门,重点修订5~10门课程的教材,到2000年建成30~50门较好的统设课程的多种媒体配套教材,并使2/3以上课程适应开放教学的要求,形成具有特色的教材系列;加强总体设计,发挥文字教材
的基础作用,发挥音像教材的导学作用,尽可能适应成人业余学习;建立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采用课程组形式进行教材建设;对统设课程的教材引进公开竞争机制,建立在中央电大统筹规划下,充分发挥地方电大作用,共建统设课教材的体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媒体的研究与
开发;完善多种媒体教材评估办法,从1996年起有计划地开展教材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制度。
4、会议一致同意成立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咨询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研究电大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咨询意见。经过民主协商,咨询委员会由电教办、中央电大和北京、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新疆、四川、贵州、重庆、哈尔滨电大的主要负
责人组成。会议期间,召开了咨委会首次会议,讨论了咨委会章程(草案),研究了电大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基本思路,并一致建议从今年起筹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建设费,用于电大系统的教材建设。经会议研究同意,教材建设费的交纳按普专班和成人大专班的在校
生人数计算,1996、1997、1998年的交费标准分别是每年每生10元、15元、20元。教材建设费的安排使用,接受咨委会和全国电大的监督。
5、会议认为,中央电大提交会议讨论的五个主要文件都是非常必要的,文件的基础较好。修改时,要注意这些文件之间的协调,并与《意见》一致。会议希望,加快电大立法进程,明确各级电大的职责、任务,规范各级电大的行为。会议认为《广播电视教育条例》和《广播电视大学
规程》业经较长时间的起草研讨,已趋于成熟,应加快其修改完善进程;对其他文件,也要组成专门小组研究修改,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以指导电大改革和发展实践,统一全国电大的意志和行动,使全国电大拧成一股绳,共创21世纪新的辉煌。
代表们一致认为,会议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电大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将对我国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使电大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有力地推动全国电大更加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国家“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为教育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重要的转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96年7月1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贯彻落实国家计委等六个部门《关于进一步保护和扶持社会福利生产的通知》的具体规定

北京市经委 市计委 市民政局


贯彻落实国家计委等六个部门《关于进一步保护和扶持社会福利生产的通知》的具体规定
北京市经委、 市计委、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税务局、 市物资局、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农行北京分行、市人事局、市工商局


规定
各区、县局(总公司)、市各工业总公司(局)及所属有关单位:
最近,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物资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保护和扶持社会福利生产的通知》,去年底,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安排残疾人就业、生活和学习的规定》,这对在改革中发展和巩固福利生产,进一步安置好盲、聋、哑、残人
员就业,将起很大推动作用。
残疾人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生产单位是自救性质的特殊企业。办好福利生产,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解除千家万户的后顾之忧。为贯彻落实六部委联合通知精神,除福利企业自身加强经营管理,搞好企业整顿和改革外
,应进一步采取特殊扶持和保护政策,现特作如下具体规定:
一、各区县计委、经委及有关工业(总公司)局,要经常关心福利企业的巩固和发展,在调整产品结构,下放扩散产品及零部件时,对适合残疾人生产的适销对路产品,应优先安排和调剂给福利厂。残疾人加工的产品,有关单位不准任意转走,正常人工厂不得与残疾人工厂争产品,夺
残疾人的饭碗。街道联社、乡镇企业要积极支援福利企业。在经济横向联合中,各区县计委、经委要积极帮助福利生产单位疏通协作渠道,解决实际困难,扶持福利企业的发展。
二、对福利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物资部门要优先安排,积极支持。福利企业的基建、维修物资,按现行物资供应渠道安排解决。对区、县福利厂的专项物资补助,由市民政局编制计划,报市物资局审核后,分别“戴帽”下达各区、县物资局。
为支持福利企业的技术改造,帮助福利生产单位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每年要给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改贷款额度,并给予优先照顾。各级银行信贷部门按照人民银行总行(1982)银复字20号文,市人民银行(1983)京复字127号文《关于民政部门福利工厂贷款给予优惠利率
的通知》规定,在现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给予20%的优惠。
今后城市建设规划和小区建设中,要安排残疾人福利生产用房,以便就地就近安置残疾人就业。
三、福利生产单位的税收,按财政部、民政部和市税务局、民政局有关减免税的联合规定执行。
市民政局、市税务局联合签发的(82)市税二字第50号、(82)民计字第43号和(82)市税二字第722号文中,关于“如年利润超过八万元者,就超过八万元部分按现行规定适用的税率计算应征所得税额减半征收”的规定,暂不执行。此项规定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执
行,年终汇算清交一次办理。
对安置“四残”人员的饮食、服务、修理单位,凡安置残疾人比例符合享受免征营业税照顾的,也同时享受免征所得税照顾。对安置“四残”人员从事商业经营的微利企业,交纳营业税、所得税有困难的,分别报经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批准,可给予减税或免税照顾。此项规定,从一九
八六年十月一日起执行,前三个季度已经征收的所得税不予退库。
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独立核算的福利生产单位,发给车间(含车间)以下工人的奖金,对街道、乡镇举办的福利生产单位,发给“四残”人员的奖金,均暂免征收奖金税。
街道联社、劳动服务公司和乡镇福利生产单位其减税部分,向区、县民政局上交百分之七作为残疾人公益金。要专款专用,每年向市、区、县政府报告收、支、存情况,并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上述减免税单位,每年一月底前,由区、县民政部门对残疾人审核认证一次,方能到税务部
门办理减免税手续,否则恢复征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范围内,积极支持民政部门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开业,及时办理营业执照。
四、为提高福利企业职工的素质,人事、计划部门要根据福利企业的需要,每年分配给适当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各有关部门举办的有关培训班、进修班,要给福利企业一定的名额。
五、各级民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福利生产业务的政策指导,理顺管理机构,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街道、乡(镇)福利生产单位上交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利润,可用于本地区的残疾人和老人福利事业。对符合纳编条件的福利生产单位要逐步实行纳编管理,列入劳
动计划,凡经纳编,列入劳动计划的福利厂职工,享受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同等待遇,并可以在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互相调动。原属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调入福利厂的,可保留原所有制不变。区、县集体所有制福利生产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城镇参照街道联社,农村参照
乡镇企业同行业同工种标准,并根据企业的负担能力,由各厂提出意见,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劳动工资部门审批。
以上规定除条文中另有规定外,其余各条从文件公布之日开始执行。



1986年10月18日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和《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贸委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和《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署税函(2001)118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现将《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1-2000)》、《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2-2000)》、《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3-2000)》印发你们,请自2001年7月1日起实施。《海关核销手册》中的相应单耗标准同时废止。本标准实施后,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严格按本标准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包括结转深加工),各地海关应严格按本标准进行备案、核销,2001年7月1日前,仍按原标准审批、备案、核销加工贸易合同。
附件:
1.《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1-2000)及编制说明
2.《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2-2000)及编制说明
3.《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3-2000)及编制说明

附件1.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1-2000) (商品编号740311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铜精矿(铜矿砂)(商品编号26030000)、未精炼铜(粗铜)、电解用铜阳极(商品编号74020000)及铜废碎料(紫杂铜)(商品编号74040000)加工生产阴极铜(电解铜)(商品编号74031100)的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用铜精矿(铜矿砂)(商品编号26030000)、未精炼铜(粗铜)、电解用铜阳极(商品编号74020000)及铜废碎料(紫杂铜)(商品编号74040000)为原料加工生产阴极铜(电解铜)(商品编号74031100)的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单耗审批、备案和核销管理。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单耗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某一质量单位的阴极铜所耗用的铜精矿(铜矿砂)的质量单位数、耗用未精炼铜(精铜)、电解用铜阳极的质量单位数或耗用铜废碎料(紫杂铜)的质量单位数,包括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损耗。单耗标准是上下限。
工艺损耗率指因加工生产工艺要求,在阴极铜生产过程中所必须消耗但不能物化在出口成品中的金属铜的质量占总投入原料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
品位:指原材料或成品中金属铜的含量。
3 单、损耗标准
3.1 原料品质规格
铜精矿(铜矿砂)、未精炼铜(粗铜)、电解用铜阳极和铜废碎料(紫杂铜)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合同的规定。
3.2 产品品质规格
阴极铜的质量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GB/T467-1997《阴极铜》)、国际标准或合同的要求。
3.3 工艺损耗率
阴极铜工艺损耗率
------------------------------------------------------------
| 成品名称 | 商品编号 | 成品品位 | 原材料名称 | 商品编号 | 原材料品位 |工艺损耗率 |
|------|--------|------|---------|--------|---------|------|
| | | | 铜精矿 | | ≥30% | 3-5% |
| | | | |26030000| ≥25% | 3-5% |
| | | | (铜矿砂) | | ≥20% | 3-5% |
| | | |---------|--------|---------|------|
| 阴极铜 | | ≥ | 未精炼铜 | | ≥97.5% | 1-2% |
|(电解铜) |74031100|99.95%| (粗铜)电解 |74020000| | |
| | | | 用铜阳极 | | ≥99.3% | 1-2% |
| | | |---------|--------|---------|------|
| | | | 紫铜废碎料 | | | |
| | | | |74040000| ≥90% | 1-2% |
| | | | (紫杂铜) | | | |
------------------------------------------------------------
3.4 阴极铜单耗
阴极铜单耗按公式(1)进行计算:
阴极铜品位
阴极铜单耗=---------------
原材料品位×(1-工艺损耗率)
3.5 单耗标准
铜属出口征税商品,其标准值设上下限,外经贸和海关在审批、备案和核销企业加工贸易合同时,其单耗应在标准值的上下限之间,尤其不得低于下限。
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
| 序 | |成品| | 成品规格 | |原料| | 原料规格 |
| | 成 品 名 称| |商品编号| | 原 料 名 称 | |商品编号| |
| 号 | |单位| |(品位≥)% | |单位| |(品位≥)%|
|---|--------|--|----|-------|---------|--|----|------|
| 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0 |
|---|--------|--|----|-------|---------|--|----|------|
| 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1 |
|---|--------|--|----|-------|---------|--|----|------|
| 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2 |

|---|--------|--|----|-------|---------|--|----|------|
| 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3 |
|---|--------|--|----|-------|---------|--|----|------|
| 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4 |
|---|--------|--|----|-------|---------|--|----|------|
| 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5 |
|---|--------|--|----|-------|---------|--|----|------|
| 7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6 |
|---|--------|--|----|-------|---------|--|----|------|
| 8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7 |
|---|--------|--|----|-------|---------|--|----|------|
| 9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8 |
|---|--------|--|----|-------|---------|--|----|------|
|10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9 |
|---|--------|--|----|-------|---------|--|----|------|
|1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0 |
|---|--------|--|----|-------|---------|--|----|------|
|1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1 |
|---|--------|--|----|-------|---------|--|----|------|
|1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2 |
|---|--------|--|----|-------|---------|--|----|------|
|1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3 |
-------------------------------------------------------

--------
单 耗 |
-------|
下 限|上 限|
---|---|
5.152 |5.261 |
---|---|
4.907 |5.010 |
---|---|
4.684 |4.782 |
---|---|
4.480 |4.574 |
---|---|
4.293 |4.384 |
---|---|
4.122 |4.208 |
---|---|
3.963 |4.047 |
---|---|
3.816 |3.897 |
---|---|
3.680 |3.758 |
---|---|
3.553 |3.628 |
---|---|
3.435 |3.507 |
---|---|
3.324 |3.394 |
---|---|
3.220 |3.288 |
---|---|
3.122 |3.188 |
--------

-------------------------------------------------------
| 序 | |成品| | 成品规格 | |原料| | 原料规格 |
| | 成 品 名 称| |商品编号| | 原 料 名 称 | |商品编号| |
| 号 | |单位| |(品位≥)% | |单位| |(品位≥)%|
|---|--------|--|----|-------|---------|--|----|------|
|1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4 |
|---|--------|--|----|-------|---------|--|----|------|
|1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5 |
|---|--------|--|----|-------|---------|--|----|------|
|17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6 |
|---|--------|--|----|-------|---------|--|----|------|
|18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7 |
|---|--------|--|----|-------|---------|--|----|------|
|19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8 |
|---|--------|--|----|-------|---------|--|----|------|
|20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9 |
|---|--------|--|----|-------|---------|--|----|------|
|2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0 |

|---|--------|--|----|-------|---------|--|----|------|
|2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1 |
|---|--------|--|----|-------|---------|--|----|------|
|2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2 |
|---|--------|--|----|-------|---------|--|----|------|
|2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3 |
|---|--------|--|----|-------|---------|--|----|------|
|2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4 |
|---|--------|--|----|-------|---------|--|----|------|
|2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5 |
|---|--------|--|----|-------|---------|--|----|------|
|27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未精炼铜(精铜) |KG|74020000| 97.5 |
|---|--------|--|----|-------|---------|--|----|------|
|28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 电解用铜阳极 |KG|74020000| 99.3 |
|---|--------|--|----|-------|---------|--|----|------|
|29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0 |
|---|--------|--|----|-------|---------|--|----|------|
|30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1 |
-------------------------------------------------------

--------
单 耗 |
-------|
下 限|上 限|
---|---|
3.031 |3.094 |
---|---|
2.944 |3.006 |
---|---|
2.862 |2.923 |
---|---|
2.785 |2.844 |
---|---|
2.712 |2.769 |
---|---|
2.642 |2.698 |
---|---|
2.576 |2.630 |
---|---|
2.513 |2.566 |
---|---|
2.453 |2.505 |
---|---|
2.396 |2.447 |
---|---|
2.342 |2.391 |
---|---|
2.290 |2.338 |
---|---|
1.035 |1.046 |
---|---|
1.017 |1.027 |
---|---|
1.122 |1.133 |
---|---|
1.109 |1.121 |
--------

-------------------------------------------------------
| 序 | |成品| | 成品规格 | |原料| | 原料规格 |
| | 成 品 名 称| |商品编号| | 原 料 名 称 | |商品编号| |
| 号 | |单位| |(品位≥)% | |单位| |(品位≥)%|
|---|--------|--|----|-------|---------|--|----|------|
|3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2 |
|---|--------|--|----|-------|---------|--|----|------|
|3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3 |
|---|--------|--|----|-------|---------|--|----|------|
|3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4 |
|---|--------|--|----|-------|---------|--|----|------|
|3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5 |
|---|--------|--|----|-------|---------|--|----|------|
|3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6 |
|---|--------|--|----|-------|---------|--|----|------|
|3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 耗 |
-------|
下 限|上 限|
---|---|
1.097 |1.109 |
---|---|
1.086 |1.097 |
---|---|
1.074 |1.085 |
---|---|
1.063 |1.074 |
---|---|
1.052 |1.062 |
---|---|
1.041 |1.051 |
---|---|
| |
---|---|
| |
---|---|
| |
--------

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编制说明(HDB/YS001-2000)
1 任务来源
为加强加工贸易单耗管理,规范和完善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单耗审批、备案、核销,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管理的政策措施,打击伪报单耗的不法行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根据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制定工作联络小组工作计划,制定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有色工业局行业管理司委托南昌海关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秘书处共同负责起草制定。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经贸委外经司和国家有色工业局组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相关工业协会及企业的工艺、技术专家和有关海关加工贸易保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定。
2 制定单耗标准的原则
单耗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该类加工企业平均生产水平为基础,贯彻国家有关产业和外贸政策,符合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实际,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技术进步和公平竞争,便于海关有效监管和相关单耗数据信息的使用和维护。
3 编制过程
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国之一,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也十分活跃。原有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需修改完善,南昌海关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对相关单位进行了调查,并征求了相关铜冶炼企业意见,召开了专题审定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的起草工作。
3.1 技术论证及适用范围
3.1.1 原材料
(1)铜精矿
在自然界中自然铜存量极少,一般多以金属共生矿的形态存在。铜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重金属和稀有金属,如金、银、砷、锑、铋、硒、铅、碲、钴、镍、钼等。
根据铜化合物的性质,铜矿物可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氧化矿三种类型,主要以硫化矿和氧化矿,特别是硫化矿分布最广,目前世界铜产量的90%左右来自硫化矿。
铜矿石经选矿富集获得精矿,常见为褐色、灰色、黑褐色、黄绿色,成粉状,粒度一般小于0.074mm。含铜量13-30%,按行业标准YS/T318-1997《铜精矿》的规定,其化学成分和产品分类如表1。
(2)未精炼铜
按国家标准GB/T11086-1989《铜及铜合金术语》规定,未精炼铜包括冰铜、黑铜、沉淀铜和粗铜。冰铜主要由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组成的中间产品,黑铜通常用彭风炉熔炼废杂铜或氧化铜矿石而产生的含杂质较多的铜,铜含量一般为60%~85%。沉淀铜通常用铁从含铜的溶液中置换,沉淀而获得的铜和氧化铜的不纯混合物,干量计算铜含量一般约50%~85%。粗铜是用转炉吹炼冰铜而产生的纯度不高的铜,粗铜中铜的含量一般约为98%,本标准中规定的未精炼铜,主要指的是粗铜。粗铜按行业标准YS/T70-1993《粗铜》的规定,按化学成分分为三个品级,见表2。
表1 铜精矿的化学成分及分类
---------------------------------------------
| | | 杂质含量不大于% |
| 品 级 |Cu不小于%|---------------------------|
| | | As | Pb+Zn | Mgo | Bi |
|--------|------|------|-------|-----|------|
| 一级品 | 30 | 0.05 | 2 | 1 | 0.05 |
|--------|------|------|-------|-----|------|
| 二级品 | 25 | 0.20 | 5 | 3 | 0.20 |
|--------|------|------|-------|-----|------|
| 三级品 | 20 | 0.30 | 8 | 4 | 0.30 |
|--------|------|------|-------|-----|------|
| 四级品 | 13 | 0.40 | 12 | 5 | 0.50 |
---------------------------------------------

表2 粗铜的化学成分

-------------------------------------------------------
| | | | 杂质含量不大于 |
| 品 级 | 牌号 | Cu不小于 |---------------------------|
| | | | As | Sb | Bi | Pb |
|--------|--------|-------|------|------|------|------|
| 一 号 |Cu99.30C| 99.30 | 0.06 | 0.05 | 0.01 | 0.08 |
|--------|--------|-------|------|------|------|------|
| 二 号 |Cu99.00C| 99.00 | 0.12 | 0.10 | 0.02 | 0.12 |
|--------|--------|-------|------|------|------|------|
| 三 号 |Cu97.50C| 97.50 | 0.34 | 0.29 | 0.07 | 0.40 |
-------------------------------------------------------
铜精矿的检验方法:铜矿水分含量的测定按GB14263-1993《散装浮选铜精矿取样、制样方法》中的规定进行,铜精矿化学成分的测定按GB3884-2000《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
(3)电解用铜阳极
电解用铜阳极的化学成分见表3。
表3
--------------------------------------------------------
| 元素 | Cu | S | As | Sb | Bi | O | Fe | Pb |
|------|-----|-----|-----|-----|------|----|-----|-----|
| 含量,% |>99.3|<0.01|<0.15|<0.05|<0.045|<0.2|<0.01|<0.04|
--------------------------------------------------------
(4)铜废碎料
铜废碎料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紫铜、黄铜、青铜、白铜的废杂料,本标准规定的铜废碎料仅指紫杂铜。
紫杂铜为铜制品所产生的各类废料、废件。如废旧电缆、紫铜管、棒、板、块、带及带薄镀层的上述材料和其它非合金类铜废料等。有以下5种分类及规格:
第1类:(a)紫铜管、棒、板、块、带,表面干净,无油泥和其它沾附、夹杂。
(b)各种裸铜线、短线和其它纯铜废料。
第2类:(a)1类铜废料中混有纸屑、各种绝缘材料、少量油泥、锈垢、杂物,但重量必须小
于1%。
(b)直径0.3mm以上的漆包线,无污物和杂物。
第3类:各种报废的纯铜或有薄镀锌层的纯铜电器开关,零部件。
第4类:(a)直径0.1-0.3mm的漆包线。
(b)有油泥或少量其它夹杂的漆包线。
(c)干净、发脆的火烧线。
第5类:各种纯铜水箱、蒸发器、热交换器具、但其内部不得有充填物,只允许有少量自然
形成的水垢。
3.1.2 阴极铜
(1)阴极铜的品质要求
铜精矿由电解精炼法或电解沉积法生产得到阴极铜。按国标GB/T467-1997《阴极铜》的规定,阴极铜按化学成分分为高纯阴极铜(Cu-CATH-1)和标准阴极铜(Cu-CATH-2)和两个牌号,见表4、表5:
表4 高纯阴极铜(Cu-CATH-1)化学成分

-----------------------------------------------------
| 元素组 | 杂质元素 | 含量,不大于 | 元素组总含量,不大于 |
|-------|--------|-----------|----------------------|
| | Se | 0.00020 | | |
| |--------|-----------| 0.00030 | |
| 1 | Te | 0.00020 | | 0.0003 |
| |--------|-----------|-----------| |
| | Bi | 0.00020 | | |
|-------|--------|-----------|----------------------|
| | Cr | - | |
| |--------|-----------| |
| | Mn | - | |
| |--------|-----------| |
| | Sb | 0.0004 | |
| 2 |--------|-----------| 0.0015 |
| | Cd | - | |
| |--------|-----------| |
| | As | 0.0005 | |
| |--------|-----------| |
| | P | - | |
|-------|--------|-----------|----------------------|

| 3 | Pb | 0.0005 | 0.0005 |
|-------|--------|-----------|----------------------|
| | | 1) | |
| 4 | S | 0.0015 | 0.0015 |
|-------|--------|-----------|----------------------|
| | Sn | - | |
| |--------|-----------| |
| | Ni | - | |
| |--------|-----------| |
| | Fe | 0.0010 | |
| 5 |--------|-----------| 0.0020 |
| | Si | - | |
| |--------|-----------| |
| | Zn | - | |
| |--------|-----------| |
| | Co | - | |
|-------|--------|-----------|----------------------|
| 6 | Ag | 0.0025 | 0.0025 |
|----------------|----------------------------------|
| 杂质元素总含量 | 0.0065 |
|---------------------------------------------------|
|1)需在铸样上测定 |
-----------------------------------------------------

表5 标准阴极铜(Cu-CATH-2)化学成分

-----------------------------------------------
|Cu+Ag| 杂质含量,不大于 |
| |---------------------------------------|
| 不小于 |As |Sb |Bi |Fe |Pb |Sn |Ni |Zn | S | P |
|-----|---|---|---|---|---|---|---|---|---|---|
|99.95|0.0015|0.0015|0.0006|0.0025|0.002 |0.001 |0.002 |0.002 |0.0025|0.001 |
|---------------------------------------------|
|注:供方需按批测定标准阴极铜中的铜、砷、锑、铋含量,并保证其他杂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
-----------------------------------------------
阴极铜的试验方法:
高纯阴极铜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13293-1991《高纯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标准阴极铜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5121-1996《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表面质量用目视检测。
(3)铜的性质及用途
铜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9,属第一副族。其性质为:
①物理性质
铜是一种玫瑰红色金属,柔软、有金属光泽,密度为8.92克/立方厘米,溶点为1083.5℃,沸点为2595℃,富于延展性,易弯曲,强度较好,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铜仅次于银,居第二位,它可以进行冷热压力加工,由于其具有面心立方晶格,铜及其化合物无磁性。
熔点时铜的蒸气压很小,因而在冶金过程温度下,不易挥发。
②化学性质
液体铜能溶解某些气体,H2、O2、SO2、CO2、CO和水蒸气等,溶解气体对铜的机械性质及导电性均有一定影响,纯铜在常温下与干燥空气和湿空气不起作用,但在CO2湿空气中,表面会产生绿色薄膜CuCO3Cu(OH)2又称铜绿,它能保证铜不再被腐蚀。铜在空气中加热到185℃即开始与氧作用,表面生成一层暗红色铜氧化物,当温度高于350℃时,铜颜逐渐从玫瑰色变成黄铜色,最后变成黑色。
铜不能溶解于硝酸和有氧化剂存在的硫酸中,铜能溶解于氨水中,也能与氧、卤等元素直接化合。
以铜为基体的合金称为铜合金,铜加入合金元素后,可改变其某些机械性能,同时又能保持纯铜的某些优良特性,常用的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白铜三类,它在电子、电器、造船、建筑、汽车工业、国防工业及各种冷凝器、换热器等方面有特定的用途,尤其是在制造核废料容器、大型集成电路、记忆合金等方面。
1.阴极铜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铜的冶炼方法可分为两类: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目前世界上精铜产量的85%以上是用火法冶金从硫化铜精矿和再生铜中回收的,湿法冶金生产的精铜只占15%左右。
(1)火法冶金
火法炼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闪速熔炼、电炉熔炼等。其工艺程序可概括为图1:
浮选←硫化矿(1~2%Cu)




浮选精矿



铜精矿(13~30%C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干 燥| |焙 烧| |生精矿| |溶池熔炼炉| |闪速熔炼| |烧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鼓风炉熔炼| |
|电 炉| |反射炉熔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冰 铜 |
--- |
| |
| |
↓ |
----- |
|吹 炼| |
----- |
| |
| |
↓ |
粗铜(≥97.5%Cu) |
------------ |
| |

| |
↓ |
------ |
|火法精炼|←------------------
------



阳极板(≥99.3%Cu)





电解精炼
----



阴极铜(≥99.95%Cu)
--------------
图1 火法炼铜原则工艺流程
从以上炼铜的工艺流程图看出:硫化铜精矿(含铜量为13%-30%)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冶金方法进行熔炼,得到冰铜,再经过转炉吹炼得到含铜大于97.5%的粗铜,因粗铜的质量仍满足不了工业用铜的要求,必须精炼后得到的精铜要求含铜99.95%以上。在硫化铜精矿冶炼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回收硫、金、银、锑、铋、镍、硒等有价元素。
在我国,从铜精矿中提取金属铜,主要采用火法冶金的方法,目前,比较先进的是闪速熔炼,其产量占全国产铜量的30%以上。由于能耗低,规模大,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优点。这一冶炼技术正在炼铜工业上得到日益发展。
闪速熔炼根据不同炉型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Outokumpu闪速熔炼、InCo闪速熔炼。以下介绍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 ---- ------
铜精矿--→|配料|--→|干燥|--→|闪速熔炼|-----
--- ---- ---- ------ |

------------------------------------


| ------ ------- ------
------→|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电解精炼|---→电解铜
------ ------- ------\


金银回收
----
图2
(2)湿法冶金
湿法冶金在许多情况下与火法相配合的。其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铜(锌)矿物预先通过氧化或硫酸焙烧,转变可溶状态,然后再进行浸出、净化电积、以提取电解铜。通常有RLE法、常压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压氨浸出法、细菌浸出法等。从焙烧→浸出→净化→电积,简称RLE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
铜精矿
---



-------------
|氧 化 沸 腾 焙 烧|
-------------
| |
| |
↓ |
焙烧 烟气-制硫酸
-- ------
| |←--------------------
| | |

| |←------------------ |
↓ ↓ | |
----------- | |
| 中 性 浸 出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