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信访条例》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1 05:23:42  浏览:884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信访条例》的决定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信访条例》的决定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1997年12月19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决定
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决定对《吉林省信访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三十条中规定“……或者由民政、信访部门设立的收容教育机构收容遣送……”内容删除。
二、将第三十条第六项中规定“制造谣言,诽谤、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删除。
三、将第三十条第七项改为第六项。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吉林省信访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



1997年12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颁发和管理《全国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岗位证书》的办法

国家旅游局


关于颁发和管理《全国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岗位证书》的办法

(1991年1月28日 国家旅游局发布)

一、为了加强对《全国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颁发的管理,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依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关于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的试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颁发对象: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管理人员。
三、颁发条件: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岗位资格培训(含上岗、转岗),按教学计划学完规定课程(学时一般不低于240学时,培训形式视情况可分为脱产或半脱产),经考核合格者,方可颁发岗位培训证书。各种短期、单项的适应性培训,不发此证书。
四、发证程序:根据岗位培训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旅游局负责大型旅游企业正副总经理和举办的其他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的颁发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统一归口管理本地区旅游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国旅、中旅、青旅三个集团负责本集团内各分支社(分公司)经理岗位培训证书的颁发和管理;跨地区委托办班或联合办班的,由学员派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负责证书的颁发和管理;有培训能力的大中型旅游企业承担岗位资格培训的任务,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审核同意其办学条件、教学计划和教材,方可开展培训。培训结束,经审核部门验收后颁发岗位培训证书。
五、签章:本着谁负责培训谁签章的原则,证书分别由组织培训的国家旅游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或岗位职务培训指导委员会和培训单位签章,并在一寸照片处加盖培训单位的钢印章。跨地区委托办班或联合办班的,“管理部门(签章)”一栏由学员派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签章,“培训单位(签章)”一栏,由负责培训的单位签章。
六、编号:为了统一规格,使填证简便,证书编号一律采用编码和简写方式。编码按类划分:“01”为旅行社,“02”为旅游饭店,“03”为旅游车船公司,“04”为旅游服务公司。在“旅岗培证字号”一栏前填写颁发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如:河南省某饭店餐饮部经理第一位取得岗位资格培训证书,正确填写形式为:“豫旅岗培证字020001号”,“按旅游饭店餐饮部经理岗位规范标准,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粮食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粮发〔2009〕2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的监管,防止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人民群众的粮食消费安全,现就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各级粮食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突出抓好对原粮卫生的监管。

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在粮食部门形成上下对应、快捷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要认真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切实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县两级粮食部门开展质量监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对未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一是制定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实施计划。依据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收获、库存和出库销售粮食的质量与卫生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报告。

二是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排查、确认粮食面源污染状况和其他质量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监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危害造成的影响。

三是建立健全粮食收购管理制度。规范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检验把关要求,健全粮食收购入库和出库检验制度,健全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规范抽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要求,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监管对象的抽查,特别是加强原粮卫生抽查。

三、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统一部署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防不符合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要加强对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经营者履行质量安全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确定质量安全责任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督促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检验把关,严格执行入库、出库检验和出证、索证制度,严格执行储粮药剂使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档案,切实履行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

要加强对库存粮食和政策性购销粮食的质量安全抽查。在全面开展库存粮食和政策性粮食例行抽查的同时,要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地区和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国家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特定区域内粮食可能受到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执行政策性任务的需要,依法对出库和政策性购销粮食设定必检项目和实行强制检验。

要加强对有害粮食的监管。对抽查发现的有害成分含量超过粮食质量安全标准限量的粮食,应立即封存,停止销售出库;已经销售的,应依法责令召回。封存的有害粮食,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经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不得作为口粮销售。严格执行食用粮食与非食用粮食分类储存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有固定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负责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工作。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扶持力度,优化检验机构布局,消除监管盲区,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市、县、重要消费城市的区域性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建设,加强仪器设备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各级监测机构的质量安全检验能力,充分发挥监测机构的作用。

各级粮食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国家和地方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给予支持。

五、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

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或隐患时,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向国家粮食局报告本行政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状况,重大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

粮食销区省份发现采购或调入的粮食不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及时向产区省份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报,协助追溯有害粮食的源头;有害粮食数量较大,情况严重的,应同时向国家粮食局报告。

原粮卫生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容任何懈怠和放松。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做好原粮卫生监管工作,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